第十章 姬路城下青梅煮酒论英雄(2/3)(1 / 2)

备前宰相 日月合明 1988 字 14天前

惠明看着来人身材高大,金枝走了过来,坐在外侧是惠明习惯性的站了起来,把手握着腰间的打刀上防备着来人。“不要紧张,在下只是想向你们打听一下筑前殿的为人,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藤堂高虎,是一名浪人。”说着似乎人畜无害的笑了起来。</p>

‘藤!堂!高!虎!’这个名字在八郎脑海中炸想,别看藤堂高虎一生转换了8位主公,看似没有一丝忠心可言,吕布和他比起来都算大忠臣了!可是你要知道,他最初的3个主公对他并不看重,在津田信澄、浅井旧臣阿闭贞征、矶野员昌,门下的藤堂高虎一直不断努力,可惜非但一直没能出人头地,立下大功还不得封赏,失意高虎竟然最终舍弃了自己苦心搏杀得到的地位成为浪人。</p>

成为浪人后的记载有些混乱,不过总体上来说直到羽柴秀长用3000石领地招揽他,他终于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不论是讨伐山名、毛利,贱岳之战,还是九州讨伐岛津家都能看到藤堂高虎奋战的英姿,最终以2万石的知行担任羽柴秀俊的家老和后见。这段时间的藤堂高虎足矣看出其人对于认为的明主是充满忠心。</p>

秀俊溺死后,因为心灰意冷的而出家的藤堂高虎被丰臣秀吉在他入山一个月后强令他还俗,封给他伊予板岛七万石,成为丰臣家的直属重臣,当时高虎正值四十岁的不惑之年。</p>

只是之后藤堂高虎的行为充满了不耻和投机。秀吉病逝前,高虎便积极地与家康接触,秀吉死后出色的筑城才华和外交手段更使高虎成为家康最为信任的外样大名。1599年石田三成计划袭击探望前田利家的德川家康,得知此消息的高虎立即向家康报告消息,把家康接到自己家中保护。</p>

所以在秀吉死后,藤堂高虎很快便表明他站在德川家康一方的立场,在关原之战时从属东军并负责对朽木元纲、赤座直保等人的策反,战场上藤堂高虎布阵在福岛正则之后与京极高知一起同西军的大谷吉继及小川佑忠等部队对峙。战后德川家康替高虎增加五万石领地,在加上他的弟弟正高在下总的封地,藤堂家共领伊势国津藩三十二万石。</p>

从藤堂高虎的人生来看,他对于认可的主公的极其忠诚的,如果这位主公没有获得他的认可,也不是轻易的依靠利益可以笼络的人才。而八郎眼馋这位吩咐的筑城能力和会战能力迫切的希望能够收入麾下。“没关系,藤堂大人想要听就一起坐下来好了,惠明师兄,不用阻拦。”</p>

惠明收起了剑拔弩张的架势但是,让出一个位置,但是依然选择坐在八郎外侧保护着八郎。藤堂高虎现在眼里相视一笑。</p>

“刚刚诸位说筑前守大人在上月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溃败?能具体说一下吗?”</p>

“实不相瞒,我们并不清楚两军交战的具体情况。我们也是在路上看到溃退的羽柴士卒和追捕的毛利、宇喜多乱兵推测的。不过据说羽柴大人凭借2w大军和毛利家6万余人对峙了十几天,接到别所家叛变的消息后楞是分出了一半的队伍前去讨伐别所。仅凭借1w军势和毛利宇喜多6w人对峙许久已经足以看出筑前的能力了。”八郎开口说道</p>

“那你们怎么知道筑前守大人仅以身免?我的意思是,即便是溃退,筑前大人也应该身边有武士护卫吧。”</p>

“我们在路上遇到了退下来的筑前大人,有幸护卫他回到了室津城。”</p>

“哦?那可否讲述一下筑前其人?”</p>

“筑前者,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p>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听闻八郎对羽柴秀吉的评价,在座的四人都惊讶了。此时此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没有传入日本,因此众人并不清楚这句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没错,八郎对于羽柴秀吉的评价就是日本战国的曹操!当然不是因为他酷爱人妻的原因,虽然有一部分这种原因。</p>

“什么意思?”玄珠师傅率先发问。</p>

“羽柴筑前是被右府殿下发掘与行伍之间的。传闻其人本是尾张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只是普通一名农兵”此时的秀吉还没有大肆宣扬自己的家势,经常坦然的承认自己的出生,以至于柴田秀家和佐佐成政笑话他的出生都不为所动,甚至自己还会补上一嘴(路走窄了啊!两位)。</p>

“筑前守大人凭借自己以前做行脚商积累的经验在奉行方面非常出彩,其人虽然出生不高,但是为人豪爽大气,脑筋灵活,会利用自己出生的劣势转变为优势,笼络了一大批出身不好的能臣为自己所用,或许也是出身不好的原因,他秉持唯才是举的准则,选才不问出身。应该是战国少有的大名主了。其人坚毅无比,能忍常人所不能忍。”</p>

说完八郎把曾经柴田盛家和佐佐成政取笑他出身的故事讲述给3人听“即便如此,你们可知羽柴姓氏的由来?羽柴的羽,来自织田重臣惟住五郎左卫门(丹羽长秀),柴字就是来自柴田修理。传闻其希望集合两者的优点成为文武兼备的武士。”</p>

八郎前世就对羽柴秀吉极其推崇,不论大家怎么嘲笑这个人,将心比心,如果你出身在战国乱世的农村,你能不能一步一步爬到秀吉的地位?人家比你强,你就应该承认!</p>

“筑前真正出头的时刻应该是墨俣一夜城了。从此事可以看出其人非常善于把握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