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过完年就不消停了(1 / 2)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531 字 14天前

众人第二天醒来,由侍女们负责给他们更衣清理,更备上了醒酒的护肝的汤药,以及清澹的粥食,让他们好好的养一下脾胃。</p>

这些人多数还有事情要做,如果没什么特殊的理由,基本上醒酒后便过来告辞了。</p>

其他人也就算了,基本上所有事也都讲得七七八八,唯独王玄策,因他送了牛,所以宴请了他,但实际上来说,王玄策跟李泰不算太熟。</p>

所以昨天的气氛也不适合拉着他说,现在见王玄策清醒过来,李泰要找他做些正事了。</p>

“玄策,今年草种计划推行得怎么样了?”李泰对王玄策开口询问。</p>

王玄策原本还以为自己报告后就告辞了,没想到李泰居然还拉着自己聊事。</p>

不过到底自己经手的,王玄策道,“《草种计划》在桑干河周边有序推进。</p>

在大雪降前,收割到了足够牧草制作成青储,再加上壁炉形势的牧屋建立起来。</p>

以今年储蓄的煤炭,足以支撑到明年开春,所以今年绝不会有牛羊被冻死!”</p>

说实话,王玄策说到这里挺得意的,毕竟自己是真把《草种计划》给一点点实行起来。</p>

这个冬天过去,自己也算是有了完整的经验,以及各种能够改进的技术。</p>

等到这些全部都做好了,在《草种计划》的执行下,这种新方式说不定真能影响草原。</p>

李泰点点头,道,“进行顺利就行,另外有件事需要你注意一下。</p>

接下来这年在《草种计划》顺利执行下,牧草资源对耕牛进行倾斜。”</p>

“耕牛?”王玄策听到这话,点头道,“还请燕王放心,某会尽量牧养黄牛!”</p>

李泰小心的嘱咐道:“牛生产了就给小牛加上牛鼻环,加速牧牛向耕牛的转化。</p>

因为幽州到底是边疆地区,天生人口稀少,也就只能在耕牛与其他耕作工具上想想办法。</p>

明年想大面积推广小麦,你手上的耕牛是重中之重,可莫轻乎了!”</p>

王玄策听到李泰这话,神色顿时严肃了起来。</p>

如果说《草种计划》原本是想要把草原民族变成农耕民族的远大计划,那现在李泰希望把游牧资源向着耕牛倾斜,自然而然就是关乎现实吃饭的大事情了。</p>

只要是正常当官的,那多少都清楚知道这件事情的意义。</p>

王玄策自然也明白的,有了这牧牛后,这能给整个北方带来多么大改变。</p>

如果不是因为李泰基本上碰不了兵权,那李泰第一时间,肯定是把资源往马匹上倾斜。</p>

但现在不是还有张万岁在嘛,在高陵又有赛马的马场在,关于马匹不需要自己担心。</p>

毕竟整个大唐几乎算是封建时代的马匹之最,足足有七十万的战马,都不计算驽马的,这看得宋朝那是直流哈喇子,所以李泰不担心马匹的问题。</p>

自己还是安安心心利用《草种计划》把黄牛给培养起来,这些黄牛在秦岭黄河以南,也许未必会有南方的水牛来得适用,但在北方地区黄牛却是首屈一指的耕种品种。</p>

这样的情况下,那幽州出口其他地方的特产就算是有了。</p>

靠着京杭大运河,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毕竟在这机械能迟迟发展不起来的时代,牲畜的力量可实在是太靠谱了。</p>

王玄策不知道李泰此刻已经开始对京杭运河开通后,对整个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布局。</p>

别得不说,以后建立农社时,黄牛成为农社一部分资产,百姓们也能借用黄牛耕地,那自然而然的,农社在基层的影响力就能够更进一步的扩散开来。</p>

不过,王玄策虽不知道李泰的这些变化,但单是《草种计划》的耕牛能够提供给幽州地区,从而耕犁出更多食物,这本身对官员而言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p>

一个人的工作于己有利于国家有利,那就不需要李泰再多说什么了。</p>

此刻的王玄策哪怕整个人燃烧殆尽,怕也会愿意扑到这个事业上鞠躬尽瘁。</p>

王玄策知道自己的任务后便匆匆离开,不过李泰也知道牛羊这种东西,跟粮食一样,不是第一天下达任务,第二天就能弄出来的。</p>

但有了资源上的倾斜,尤其牧草上的倾斜,王玄策至少会重点挑牛来培养,自己要求不多,今年能出栏个一两千头,多少也算安慰了。</p>

旧年过去,新年到来,这次李泰倒是第一次在幽州这边过年。</p>

新年第二天开始,自己便是去一个个官员家中拜年,像是杜相,高季辅,马周,以及其他自己麾下的人,都尽量在十五前拜访完毕,甚至连新年礼物都早早给长安的父母送过去了。</p>

给李世民送过去的是天津的粗盐,至于给长孙皇后的则是一块水玉的玉佛观音。</p>

虽然李泰对佛家不感冒,但是长孙皇后喜欢啊。</p>

其他的人都有赠送,甚至连李治都给这刚刚四岁的小屁孩准备了文房四宝一套,相信他上小学了,应该会很感谢自己的。</p>

不过,这样的欢快日子倒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p>

“当家的,这都走了两天了,连安庆都过了,还没到吗?”</p>

一名妇人拉扯着孩子,一只手拉着背包有几分怯生生的,既有对前路的迷茫,有又对前路的恐惧。</p>

“就在前面了,这大路一直修到了雍奴县,我们顺着这大路继续走。</p>

我记得在雍奴前有座营寨的,我就在里面服徭役。</p>

到了那里,我们只要肯干活,那就有得吃了!”</p>

中年人手上背着很大一个包裹,甚至算得上是全部家当,但还是向着天津这边过来了。</p>

中年人带着一家老小转了一个弯后,就见到了营寨门口,不过眼前的场景却呆了呆。</p>

此刻营寨门口聚集了不少人,或多或少全是拖家带口的,其中还有几个自己认识的徭役。</p>

他没想到,一个新年过去,居然有这么多徭役,跟自己一样带着一家老小过来。</p>

这时候,有个文士站出来,开口道,“大家不要着急,燕王已经知道你们来的事。</p>

只要你们愿意给燕王服役做天津徭役,燕王会把你们全部都会收下的。</p>

你们先登记好户口,等待燕王把牛车马车之类的送过来,把你们送到天津城!”</p>

“张津令,我们不能在这里继续干活吗?要去天津城吗?”有人开口问道。</p>

张津令道:“雍奴以北的道路都修缮的差不多了,现在主要修缮天津城到雍奴的道路。</p>

你们在这里有什么活干,快点去天津才是正理,否则活给别人抢了,可别怨我!”</p>

“张津令,这要没活了吗?”在场的徭役听到这话心中一惊,这可要命的!</p>

“你们放心,跟着燕王最不缺得就是活了!”</p>

能成为津令基本上都是农业学府出身,多少知道李泰的习惯,连忙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