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予王玄策的嘱托(1 / 2)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513 字 14天前

“玄策你终于来了!”李泰见到王玄策到来,马上把他拉到了自己在鄯城的府邸。</p>

李泰让人送上奶茶,一边喝着奶茶,一边对王玄策,说清楚自己对鄯州的规划,以及自己在青海湖西海郡重新建城的事,李泰都事无巨细的讲清楚。</p>

李泰口若悬河的把自己所做的事给王玄策说了大概,让王玄策对整个事情有个印象。</p>

这时候李泰才徐徐道,“换句话说,等到大军回长安时,我会推荐你为鄯州别架。</p>

不过只是试官,你好好努力,应该一年之内就会把这个试字去掉。</p>

然后你接下来,便在鄯州这地方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应该十年内能到鄯州刺史位置。</p>

毕竟鄯州这地方现在一无所有,而且青海区域还有瘴气,怕是没人跟你争。</p>

而这样的地方也容易出成绩,你继续执行草种计划,定然会有回报。</p>

尤其是许敬宗在陇右跟你做比较,我相信你肯定能够脱颖而出。”</p>

王玄策听到李泰的话点点头,对李泰表达了感谢。</p>

毕竟王玄策已经被许敬宗给狠狠羞辱了一顿,原本自己以为自己到了长安能够一展拳脚,但许敬宗用权利让王玄策清楚的明白了,什么叫做权利的力量。</p>

许敬宗直接便把自己给彻底架空掉,自己当初从无到有弄出的种子计划,对于许敬宗等人来说根本不在乎能不能做好,他们在乎的只是这件事不能让自己去做。</p>

不过,现在李泰给王玄策重新铺好了平台,让王玄策能再次拥有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p>

所以,王玄策对李泰规划的道路并不反对,甚至更坚定的怀着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给做好的心思。</p>

毕竟十年时间就能按部就班的走到从五品,自己还有什么不满意的。</p>

最重要得是自己要把这件事情给干好,干得比在陇右的许敬宗要更好。</p>

“说实话,你能从无到有的把种植计划开发出来,又能够在幽州的边疆地区,与其他异族相处无事。</p>

所以我相信,在鄯州你一定能够发挥出你的才能来!”</p>

李泰看着王玄策郑重道,“所以,我把我在鄯州的布置交付给你,我很放心!”</p>

“王玄策感谢燕王知遇之恩,若有吩咐玄策定然刀山火海在所不辞!”王玄策跪下道。</p>

王玄策直接跟李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p>

说实话,对比起马周等人,王玄策是真切被以许敬宗为代表的太子一派打压过。</p>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以对比起其他隐约被视作李泰一派的人,王玄策几乎是用自身经历明白了,李泰与太子间那暗流涌动的矛盾。</p>

而王玄策那可真的是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自己王玄策,就是吃不得亏!</p>

如果没机会认命也就算了,但有机会的话,王玄策会让许敬宗知道,什么叫睚眦必报!</p>

而现在燕王就给了自己这么个机会,给了一无所有的自己,这么个机会。</p>

王玄策真不知道,自己到底优秀在什么地方,自己一没有显赫的世家,二明经出身,没有优秀的学识,但在幽州时,燕王愿意相信自己,把种子计划交给自己。</p>

来到洛阳,自己更被朝廷权术给狠狠教训了一顿,手上的活都被别人剥夺了干净。</p>

但即使如此,燕王知道了自己的消息,依旧快马加鞭的派人送信给自己,等自己到达鄯州,更二话不说,把在鄯州打下的基础全部都交托给了自己,想要推举自己做鄯州刺史。</p>

说实话,王玄策真的不理解,燕王为什么会这般的看好自己。</p>

但王玄策明白的是,这世界上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人还能这般重视自己了。</p>

所以自己哪怕是死,也要把燕王给嘱托的事情给办好,绝对绝对不能让燕王失望。</p>

“起来起来!怎么好好说着话,突然就跪下来了呢!”李泰到底还是有些不理解的看着王玄策,或者说,李泰是真的不理解知遇之恩在古代人心中的意义。</p>

因为李泰来自现代社会,看到的既是自己选择老板,同时也是老板选择自己的双向关系。</p>

对所谓的忠诚,现代社会压根就没指望过别人会对自己忠诚,所以李泰并不知道,如果第一次自己选择王玄策,对王玄策来说,那知遇之恩并没有那么强烈。</p>

那这次王玄策几乎是陷入到了人生谷底的时候,李泰还愿意拉王玄策一把,甚至给王玄策搭好舞台铺好道路,依旧相信王玄策,这对王玄策来说,那真就只能肝脑涂地了。</p>

王玄策重新站了起来,双目之中仿佛有火焰炯炯燃烧,整个人都充满了志气。</p>

李泰看着王玄策好像恢复过来,便是继续说道,</p>

“除了你以外,薛仁贵以及我一部分亲卫与府兵都会留下来组成鄯州府兵。</p>

我还会写信给阿耶,以后从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员也会补充到鄯州,服役三年才能回归。”</p>

说实话,李泰知道从李靖与李世民的态度能看出来,他们对李泰提出的什么军团天赋农用转军用没有什么兴趣。</p>

其中最大原因是华夏没有那么多土地给这种模式去实践。</p>

这点是,李泰跟府兵们聊天后才明白的事。</p>

因为现在还只是大唐初期,因为府兵制的延续,所以华夏内部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一块一块的,都还没有到土地兼并的时候。</p>

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人的土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开垦了出来,但却又没那么广大的官方统一协作的土地,给以军团协作模式的学员们去耕种。</p>

因为以现在的国情,要是去弄什么大规模的什么集团化工业化的东西,那首先是需要一大片连城一片的大面积耕地,要是真的主推这个,肯定会逼得府兵去造反的。</p>

所以所谓农业工业化规模化也真不是那么好弄的,实际上美国大农场模式为什么基本上只有美国玩得转,因为这就是最适合美国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进行耕种的模式。</p>

但这种模式,如果换了华夏,印度之类人多地少的国家,且不说发展力水平能不能达到,更重要得是大量的农业百姓被逼得进入到城市中会发生什么事情,那是谁也不知道。</p>

而李世民却也看到了这点,李泰这种军用转民用的东西不好吗?自然不是,只是现在的大唐不适合这种模式而已。</p>

出于对变化的本能恐惧,李世民还是选择让这批人去当兵吧。</p>

虽然他们单单凭借训练就到达了掌握战部天赋,所以很是惊人,但丢在军队中,再惊人说破天也不过只是一支有天赋的战部而已,军队中能灭了他们的部队多了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