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1 / 2)

关于勋章的问题, 被康熙交予吏部安排,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代替黄马褂之类成为朝臣将领们心中最向往的存在。

另一边,瞧着索额图面沉如水,铁青着脸带着两子匆匆离去的身影, 赫奕的心情是无限的好,恨不得敲锣打鼓一番才满足。

康熙见状倒是摇摇头哂笑一声, 顾不得闹腾在一起的两个小子,转头便吩咐梁九功宣召纳兰性德入宫。

眼见着京城周报在京城、顺天府和奉天府周边发展形势良好,颇有红红火火的趋势, 康熙也起了朝江南蒙古云南等地推广的心思。

火车和电报, 不正是两个足以昭告天下的震撼新闻吗

纳兰性德得了命令那是加班加点,第二天电报诞生和建造火车的消息就立刻登上京城周报的头版头条。

在报纸上,记者和编辑们大肆渲染电报和火车的价值,说得简直是神乎其神,反正就连胤祉看了一遍头条新闻后都有些怀疑这说的是现在速度还勉勉强强只有二十里的火车还是后世的高铁, 这到底是电报还是电话

胤祉只能感叹一句, 不是能人少,只是之前能人想要被挖掘出且用上的地方实在太少瞧瞧出了这京城周报之后, 后世uc震惊体的标题都俨然问世

康熙倒是看着颇为满意, 大笔一挥更是下令将京城周报改成大清周报正式向全国范围内推广, 务必要让大清疆域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火车和电报的存在,以及未来的价值

其推广的重点首先就着落在电报加强沟通、火车运输军民上。

“何地有叛乱,日后将可以在当日便传入朝廷处理,并且可由当日从千里之外调兵遣将”

不出半月, 在江南等地,就已经有不少饱学之士开始朗诵大清周报上刊登的内容,各地酒馆茶楼都是频频开设讨论会。

报纸上言之凿凿的内容,初传到江南还让老百姓将信将疑,可架不住随着时间变长,去顺天府周遭做生意的商贩们回江南后,每个人都会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他们在京城里见到的一切。

比如已经在建设中,初见雏形的京城火车站,还有朝廷征收农户平民铺设铁轨的场景一个个都随着这些商贩说书人的描述展现在老百姓的眼前。

喜定的老百姓安心的同时,这些事也不免让一些蠢蠢欲动之徒私底下慌张不已。

这世上若是真有了这火车,这电报那他们还怎么规划大事

江南。

一座不知名的寺庙中。

十数个蒙面人聚集在一块,他们身上或是穿着普通的葛青色布衣,或是穿着锦缎绸衫,或是衣不遮体犹如乞丐,甚至还有穿着袈裟的僧人。不过他们面上统一挂着一块黑布遮住自己大半的容貌,更有人十年二十年潜伏在各地,在聚会时只能凭借戒指之类的东西来判断其他人的身份。

为首的是一名中年壮汉,他浓眉大眼,眉头紧锁,伸手指着从京城传到各地的大清周报,面色是严峻非常“你们有没有看过报纸”

“报纸,没有”

“我瞧过。”

“我也看了好几期了。”

下面是一同嘈杂的回话,没有看过的人摸不着头脑的东张西望,在同僚们的建议下拿过报纸翻阅两张便吓得一跃而起“胡说八道胡说八道”

“镇定点”

“你们说这狗皇帝说的是真是假”

“你们还能相信要我说定然是假的”

“没错,千里之外传音就连说书先生都不敢说难不成这狗皇帝还能带人成仙”

“可要是万一是真的怎么办”

有人不甘心就此罢手,有人忧心忡忡生怕是真,还有人闷不吭声蹲地抽大烟,混杂喧嚣的寺庙殿内,唯有褪去金色外饰的,高高在上的佛祖才能看到众人各异的神情。

对于真这个结果,谁都不敢想象。

“说起来最近的日子可太不好过了我住的地方就连和尚都得统计人口,每年新入寺的和尚都得在衙门记录名册才可以。”穿着袈裟的老者慢吞吞的开口,愁眉苦脸的环视在场诸人“只怕日后想要让几个兄弟落落脚都成了麻烦”

“每个府县都在重新登记人口,前两期的报纸上说是为了撤销人头税”穿着布衣,瞧着风姿飒爽的两名男子相视一眼,左边白袍男子率先开口“为了这个,老百姓们可以说是每日都踊跃报名去登记,一个都不肯拉下我们也没有法子,也不得不去登记了名字。”

若是全部人都去,就你不去,那不是明摆着你有问题吗想到问题,诸人都是垂头丧气。

“不过人头税这么多钱取消了他们一年得少多少银钱鞑子们也舍得”

“不止这个,听说京城那边还派了人四处教农户用新种,说是种植之后那稻子能长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