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五,邳州城外,大校场上近十万齐军,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
蒙宋议和后,山东百姓对于恢复生产,前往平原地区耕种,心中还存有疑虑。
因此二月间王文统以制置司的名义,号召百姓归乡恢复生产,不少躲入沂蒙山中的百姓并未听命出山。
毕竟山里日子虽苦,但是胜在安全,不用担心蒙古突然杀到,遭受灭顶之灾。
不仅是百姓,商人担心战争造成投资血本无归,也不敢在重建中投入太多。
山区土地贫瘠,百姓耕种所得,仅仅能勉强活着,无法为赵泰提供粮食。
山东要发展,便必须开发平原,只有将平原上的土地开垦,赵泰才能收上税,百姓才有余粮养育更多子女。
面对民间的顾虑,赵泰便直接下令,扩大阅兵规模。
原本定下检阅数千人,变成忠义、武卫、宁海、归义四个军,近十万人的大操演。
清晨,在残破的邳州城墙上,挤满了百姓和商人,他们一起注视着,刚击败蒙古的齐军将士,士气高昂的行进,变化着阵形。
这样的大场面,并不多见,有的人一生也遇不见一次。
十万大军,光是往那里一摆,旌旗如云,长枪如林,就足够令人震撼。
何况齐军衣甲鲜明,步操整齐,数万步军长枪放倒,齐齐踏步挺进,脚踩大地的声响震人心魄,令百姓和商人大开眼界,大受震撼。
骑兵在校场上奔驰,威武的骑士,闪亮的枪头,令城上百姓惊呼连连。
“虎贲之师啊”城墙上各人一边观看,一边拍手赞叹,内心不觉之间就充满了安全感。
“有如此强大的军队,还怕什么蒙古。”
“鞑子若是敢来,大王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人群中,赵泰安排的锦衣卫便衣,不失时机的带起了节奏,令人们都充满了自信。
一时间,城上百姓心里想着,是不是该多开垦几亩地,商人则想着要装修一下铺子,多进点货,以免到时候无货可售。
赵泰进行大阅,有三个用意,一是安定民心,让百姓觉得齐军足够强大,可以保护他们。
二是,威慑外部势力,让他们知道,齐军的实力,叫敌人暂时间不敢挑衅,为山东恢复争取时间。
最后一点,便是凝聚军心,提高将士们自豪感。
这次检阅的内容比较简单,就是行军、列阵、阵形变幻,重点在校阅结束之后,进行拜将仪式。
在这段时间内,王文统和王宾按着赵泰的批示,整合了山东的军事体系。
原来山东三镇,各有各的军制。
李璮军是蒙古汉军世侯的编制,武仙军是金国的编制,忠义军则是赵泰参考明军的编制。
现在为便于管理,也为了掌控军队,统一采用忠义军的编制。
为了控制各军,赵泰在制置司之外设五军都督府,用来掌握整个山东的军队。
军队官职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营指挥使,军统制官,每军为一万人。
大都督平常在五军都督府,遇见战事,需要多军同时作战,再由五军都督府派遣大都督统率数万,甚至十余万人做战。
如此做的好处,便是防备以后出现能够同时控制几万人的军头,保证小朝廷对军队的控制。
这么大的改动,赵泰自然要与武仙和李璮先商议好。
为了说服两人,赵泰不仅给了他们许多钱财,还答应让他们当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并且他们挥下人马,各拆为三个军,军统制由他们举荐。
另外,赵泰嫡系的功绩和资历都不够,所以五军都督府,这次其实只有两个大都督,赵泰嫡系部将,顶多能当个左右副都督,等于认可两人在齐军的地位。
因此军制改革,虽削弱了两人对军队的控制,但是赵泰嫡系部将都低两人一头,两人便还能接受。
这时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红旗招展,赵泰身穿蛟龙袍,目光扫视众将,台下各将都心情紧张。
武仙看了旁边李璮一眼,又将目光看向赵泰。
虽说两人都将被封为大都督,但都督也是有区别的。
“武仙,拜前军大都督”赵泰朗声宣布。
武仙闻言,喜滋滋的上台,拜受委任状,接过赵泰递来的虎符和官印。
众多武卫军的将领,立时欢呼起来,而宁海军诸将,却沉着脸,对于武仙第一个受封,还是前军都督颇为不满。
赵泰微笑道:“武卫军拆为三个军军统治,以及各级军官的名单,你还是要尽快送上来,孤好审批任命”
名单是武仙提供,可审批却在赵泰。
这第一次,赵泰肯定不会驳武仙面子,可以后军官任命,便是赵泰说得算了。
对此,武仙也没什么话说,他心里很清楚,齐军要做强做大,这是必须进行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