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我代表人民警告你(2 / 2)

乱清 青玉狮子 3616 字 3个月前

“颂宇,”吴可读面色凝重,“你这是……语及轩邸了啊。”

“不错!”刘宝第坦然说道,“正是要扎他一针!”

吴可读默然不语。

过了片刻。他微微摇了摇头:“轩邸之本意,未必如你所说……”

刘宝第心中冷笑:自欺欺人!

“再者说了,”吴可读继续说道,“若立幼帝,大柄不是一般的‘下替’吗……”

刘宝第“哈”了一声,说道:“柳堂,你还真能装迷糊!这两样,能是一回事儿吗?幼帝在位,大臣辅政。周公故事,礼之所在!怎么,荣安公主还在襁褓之中吗?如是,我倒是不反对女帝继统承嗣了!”

最后一句话,充满了讥嘲的意味。

“再者说了——”

刘宝第刻意拉长了调子,呼应吴可读方才的“再者说了”,语气之中,依旧充满了讥嘲之意。

“幼帝在位。‘上头’还有皇太后‘垂帘听政’,就算下有权臣。也不能叫‘大柄下替’!可荣安公主既已经到了亲政的年纪,她登基之后,你说,皇太后还能不能继续‘垂帘听政’呢?”

吴可读悚然而惊:“这倒是……”

刘宝第放缓了语气,说道:“柳堂,我对轩邸。并无成见,或许,真如你所言,在立女帝一事上,轩邸本意。未必如是,可是,人言可畏!”

顿了一顿,“春秋曲笔,闻者足戒,打消掉为人臣者一些……不必要的念头,这既是老成谋国,也是与人为善啊!”

吴可读默谋片刻,下定了决心:“好,我写!”

折子递上去之后,吴可读谨守“焚谏草”之义,折子的具体内容,没有对刘宝第之外的任何一人提起过。可是,刘宝第却不肯替他“焚谏草”,拿了折底,到处大肆宣扬,于是,这份折子,母后皇太后还没来得及御览,外头便已经流传开来了。

第二天,有人找上门来了。

来人姓张,单名一个椿字,字华滋,号茂谷,官居兵部车驾清吏司郎中,也是甘肃人,也是吴可读的好朋友。

一见面,张椿就似笑非笑的说道:“柳堂,‘谏草未焚,遍传都门’啊!”

吴可读有diǎn蒙圈,自己的折子,还没有发下来啊,何以“遍传都门”?

“茂谷,你是说……”

张椿取出一张折起来的纸:“大作经已拜读。”

吴可读接了过来,展开一看,正是自己那份奏折,虽有几个字的出入,但大致不差,显然是折底的抄件。

他不由愕然:“茂谷,这……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还有哪里?刘颂宇那儿呗!”

吴可读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唉,这个人!”

张椿说道:“柳堂,这一回,我可是有些不以为然了!”

吴可读微微一怔,“不以为然”?是不以这份折子为然呢?还是不以刘宝第拿这份折子四处张扬为然呢?

“刘颂宇此举,不是我的意思……”

“且不去说刘颂宇了,我是说,你这份折子——”

说到这儿,张椿摇了摇头,“不甚妥当。”

吴可读皱了皱眉,随即平静的说道:“原是要请斧正的。”

“抱养幼帝,立意甚好,反对女帝嗣位,亦算题中应有之义,可是,你为什么要含沙射影,攻讦轩邸?”

吴可读的折子,通篇并没有“轩亲王”三字,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荣安公主若自理藩院胡同搬回紫禁城,搬进养心殿、乾清宫,那么,“大柄下替”,除了朝内北小街,还能“下替”到哪里去?

因此,“含沙射影”固然不假,“大柄下替”一词,又几乎专指权臣专擅,对于关卓凡来说,确实是很严重的“攻讦”。

这一段,原非吴可读本意,只是在刘宝第坚持要求之下,实在却不过,不得已才加了进去。事实上,折子递上去之后,吴可读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倒不是顾忌自己的名位俸禄,而是原意只是“扎他一针”,起到“闻者足戒”的作用就好,可万一情形失控,不能“diǎn到即止”,“扎他一针”变成了“扎他一刀”,那可就……

那可就清夜扪心,难以自安了!

不过,张椿直捅捅的指斥其事,吴可读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说道:“女帝登基,无力亲自处理政务,亲政而不亲政,必致大柄下替,这一层,我难道说错了么?我只是就事论事,至于扫着了什么人,那也是顾不得的了。”

“‘顾不得的了’?”张椿提高了声音,“吴柳堂,你这话,是国家大臣该说的么?”

话一出口,吴可读便知道不妥,忍着气说道:“这句话,确有不妥,我收了回来——不过,茂谷,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儿?何以咄咄逼人至此?”

“柳堂,”张椿说道,“我今天来,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是在京甘籍同人公推,警你以正言,所以,不能不咄咄逼人!”

(未完待续。)